人间忽晚,山河已秋。暮然回首,悠悠已三年。
面试我们公司的时候,本来是觉得进不了,除了基础回答得还行,所有分布式框架,原理我都不懂。尤其面试官都在和我说,“你下次简历可以写上你平时自己做的东西,不一定是你上家公司的项目”,我基本就确定不过了。感觉挺可惜的,因为面试官问的东西我在上家公司基本没接触过。但是结果显而易见,我还是进了。挺惊喜,也挺感谢的。
2018年7月2号入职的,那时候信息部刚搬来中公办公,但是入职第一天还要去总部办手续,早到后在等待秘书通知的时候,怀着忐忑的心情和一样办入职手续的人打招呼,嗯,那个人就是小黄。。我,小黄和老许几乎差不多同时入职的,一起参加的入职培训,还是同个组的(刚开始的时候现在组件和应用是同一个组),所以我们的关系自然都挺好的。也挺感谢这两个一起摸爬打滚的朋友。
入职之后,米哥找我们聊天,我印象挺深的,因为我总记得米哥说的,你们的面试情况你们应该自己清楚,我希望你们多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目前重要的是多去拓展知识的广度,而不是深度
。主要是前半句记得清楚,因为我感觉自己面试挺差的,顺带后半句也记住了。现在想想当时不以为然的后半句,真的是有道理。米哥当然是个让人佩服的人,也特别感谢三年多来的照顾。
想感谢的人很多,这里就不矫情了,大家都心理有数。哈哈哈
中间经历挺多人事变动的,比如:拆成组件组和应用组,走了一个大佬,勇哥独立出财务组,很长一段时间整个组只有我和小黄两个人- -,后面又陆续来了wcr,小英等等。
组件的项目基本都摸个遍,除了组件的,还弄过oms对接苏宁的需求,财务系统,等等。印象最深就是18年下半年,我得 github 提交记录有300个- -对于我个人真的是受益良多。
渐渐的得心应手,已经让人沉浸在虚假的自我感觉良好里面,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日子过得还是挺滋润了。
每当我开始过得很舒服的时候,我就会开始思考自己的局限性,可能是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吧,对于我来说,没有波折的日复一日是枯燥无味的。就像组件,究竟要往什么方向发展,以我匮乏的知识很难验证我的想法。所以我决定出去看一看。
提了离职后,米哥问过我一个问题,对于组件组有什么想法?我当时回的是,我们应该以一种产品的思维作为内驱根据实际需求去做一个东西、一个产品,而不是说业务组有需求,没人了、做不来,我们就去做。其实这个问题,在这之前想过,但是没有仔细思考。
这段时间,仔细思考了(我闲着无聊蛋疼就会想这些),首先说说组件组的定位和发展,一个强大的团队,定位和目标模糊依然会成为它的“阿喀琉斯之踵”,参考阿里的发展路程(阿里是叫中间件),组件组发展分为一下三个发展阶段:
目前我们组处于阶段一,阶段一到阶段二其实挺难的,至少在人员编制上就不太够。
我们会常说组件组和业务组,其实两种并没有高低之分,就像游戏转职的不同,业务组追求属性的均衡,全面的发展,而组件要求在特定方向深度的挖掘。那么组件的方向都有啥呢?常见有以下几种:
当然,对于目前流行的容器化,k8s来讲,组件落地云原生,构建云计算平台,这些也都是方向。不同的方向就像不同的业务系统,像物流,供应链,商城,oa,方向不同熟悉的东西也都大不相同,那么对于一个组件开发者的一个基本素质要求又都有啥呢。大概有以下几项:
以上就是我对组件组的浅薄看法。
关于开分享会这件事情,在晋升高级申请的述职报告中,我武断地说,我们公司的分享会流于形式,没有啥意义,大家都是为了kpi。后面我反思了下,其实是我想法进入了误区,在这里向 hr 的小伙伴道歉。当然,hr 们说开分享主要是能提高个人影响力,我是不认同的。
我觉得和别人分享,最终不是别人能获得多少,而是为了能教别人,你获得了多少。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学习转化率的问题。转化率就像课堂上老师常说的,“大家回去消化消化”,消化了多少其实就是转化率的问题,提高转化率意味着提高学习的效率。
我们常见的学习是看书,看视频,记忆,这由外而内的部分我称之为输入。而当我们使用学习的知识点,分享,教别人,这由内而外的部分称之为输出。
而在分享的过程中,我们会去**“自圆其说”**,这个时候就会进行查漏补缺,对于不懂的,模糊不清的地方会去弄到懂(输入)。所以这样一想分享会倒是挺不错的一个活动。
当然这种方法需要的成本比较高,这里推荐个简单的方法给大家:神神经经地莫名其妙和空气说话从磕磕碰碰到出口成章一不小心就吓死同事的终极无敌超级内卷的简化版教学学习法之虚拟对象教学。
它的做法很简单,首先在你脑海虚拟一个对象(类似你的七姑八婶的实际存在的人),想想它就在你身边,然后你出声和它分享你学习的知识,就完了。这里的重点是出声,一定是要能组织出的语言,而不是觉得你大概讲了啥。这算是一个简化版的讲课学习法,无聊的时候可以试试,哈哈哈。
其实想说的还有很多,我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好为人师,正所谓,三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所以就此打住吧。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感谢各位,再见。
本文作者:Yui_HTT
本文链接:
版权声明: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BY-NC-SA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